点评:业内人士对当前轿车市场观点

2016年05月24日00:00

来源:autohome.com.cn

摘要:此文罗列了目前国内车企在职市场研究人员(以下简称:研究员)对于目前国内轿车市场的一些口述观点,车业杂谈对其观点进行点评。

背景:2016年3月份轿车市场实现新车销售103.9万辆,同比下滑3.2%;一季度轿车市场累计实现新车销售281.7万辆,同比下滑9.3%。

企业层面看,一季度销量排名TOP10的依次是:上汽大众、一汽-大众、上汽通用、长安福特、北京现代、吉利汽车、东风日产、一汽丰田、长安汽车和神龙汽车;销量依次为:45.2万辆、40.0万辆、30.9万辆、16.9万辆、14.3万辆、13.1万辆、13.0万辆、12.1万辆、10.2万辆和 9.4万辆。

点评:业内人士对当前轿车市场观点

产品层面看,3月份销量排名TOP10的依次是:朗逸、轩逸、速腾、桑塔纳、卡罗拉、捷达、英朗GT、福睿斯、朗动和帝豪;销量依次为:5.1万辆、3.3万辆、3.3万辆、3.0万辆、3.0万辆、2.9万辆、2.8万辆、2.3万辆、2.2万辆和 2.1万辆。一季度销量排名TOP10的依次是:朗逸、速腾、桑塔纳、英朗GT、捷达、卡罗拉、福睿斯、帝豪、科鲁兹和福克斯;销量依次为:14.1万辆、8.6万辆、8.5万辆、8.3万辆、8.1万辆、7.2万辆、6.3万辆、5.7万辆、5.7万辆和 5.6。

点评:业内人士对当前轿车市场观点

研究员:轿车市场仍旧出现销量下滑态势,一季度同比下滑9.3%,但3月份同比下滑仅为3.2%,轿车下滑在3月份收窄。3月份轿车下滑收窄主要归功于A级轿车市场,A级轿车市场规模大、畅销车型多,产品空间大、价格适中、覆盖需求人群广,尤其是朗逸、速腾、卡罗拉、英朗等畅销车型同比大幅增长,极大的稳固了轿车市场。轿车市场能否有负转正不好判断,但降幅收窄是个好的苗头。

点评:业内人士对当前轿车市场观点

车业杂谈:作为轿车市场中最大的细分市场,A级轿车市场的表现无疑至关重要。在宏观经济形势仍整体处于低迷态势的情况下,以A级轿车为代表的轿车市场,在新车销售领域的表现,不能期望过高,特别是在SUV市场目前仍处于旺盛需求的背景之下。

研究员:轿车市场的下滑罪魁祸首是SUV需求太旺盛,对各个级别的轿车都形成替代。但任何事情都有个限度,最近SUV火的过头了。物极必反,在国家节能减排大背景下,SUV的火爆是存在瓶颈的。在企业无法完成平均油耗限值的情况下,生产也势必会向低油耗的轿车倾斜,尤其是混合动力的卡罗拉等车型示范作用下,轿车市场还是有前途的。

点评:业内人士对当前轿车市场观点

车业杂谈:虽然SUV的燃油经济性要略低于轿车,但随着技术的进步,SUV燃油经济性表现也在不断提升,因此,轿车市场谋求以燃油经济性优势来夺回一些被SUV市场抢去的份额的计划可能要落空。

研究员:轿车市场的下滑主要是A00、A0级别下滑太快,消费升级导致这两个级别的车型不合时宜。SUV的替代作用下,A00、A0级别轿车基本被消费者摒弃。A00、A0级别轿车真的就没有出路了么?如果这两个市场消失,那么,未来什么车型是老百姓的前最佳入门级车型?A0级MPV?还是A0级SUV?我认为这两种车型都不能称为入门级车型。低端MPV在国内还是载货功能大于代步,低端SUV要么质量太次,要么价格太高,规模难以扩大,不能胜任为入门车型。

我们发现A0级别的两厢轿车市场表现还不错,POLO、飞度、致炫基本稳固,或有增长。A0级别轿车下滑的主要是三厢轿车,例如:赛欧、瑞纳。A0级别两厢轿车性能出色,外观漂亮,操控便利,空间实用性强,价格也比较实惠,因此作为代步车型最适合不过。参照成熟市场经验,飞度、雅力士、POLO均是入门的代步车型。因此判断,随着消费升级,A0级别小轿车将会称为入门的代步车型的首先。

点评:业内人士对当前轿车市场观点

点评:业内人士对当前轿车市场观点

车业杂谈:应该来讲,A00级轿车和A0级轿车下滑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消费能力的升级,但我们从成熟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,未来这两个细分市场并不会消失,A00级轿车可能会成为极具个性化的小众车型,而A0级轿车则仍能获得理性回归,成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真正的入门级轿车。因此,对于汽车企业而言,A0级轿车市场不仅不能丢,而且还应该投入较多的资源进行战略投入。

研究员:在轿车市场无法扭转大势的情况之下,车企冷静的等待市场机会,谋求新的发展机遇是最好的选择。

车业杂谈:车业杂谈一直认为,真正能体现车企综合实力的,就是看轿车市场的表现。而其中,尤其以A级轿车市场为重,谁能在A级轿车市场实现产销领先,且兼具品牌力和产品力均衡的优势,谁就是真强者。对于中国品牌而言,轿车市场虽然市场竞争激烈,但却是不可轻视的,是通过激烈的竞争,能够真正提升内力的。

(版权归车业杂谈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)

欢迎阅读此文章,想获得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“车业杂谈”微信公众号,分享更多原创汽车资讯!

编辑:张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