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资B级车以“旗舰”示人,关乎品牌的价值和形象,中国经济网几年来密切关注这一细分市场的演进和变化。2015-2021年的七年间,帕萨特和迈腾曾交替领跑,直到雅阁和凯美瑞的强势“上位”,前者夺得2019、2020年中级车冠军,后者则在2021年成为“新贵”,总体来看,德、日两系的比拼,精彩不断。
客观地讲,年初岁尾的销量数据,往往不具有全年的代表性,因为企业战略的选择,或者业绩的考量,在批售量环节,往往各有选择,“藏头露尾”的数字游戏,多在此时上演。虎年开年的B级车市场表现,整体平稳,偶有竞品波动起伏,设计和配置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。
根据中汽协发布的产销数据,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42.2万辆和253.1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.4%和0.9%;这其中,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7.7万辆和218.6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8.7%和6.7%。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此表示,汽车工业基本实现“开门红”。
从细分市场的整体来看,以凯美瑞、雅阁和天籁为代表的“头部阵营”,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;其中,凯美瑞一骑绝尘,以单月超2.8万辆的成绩,傲视群雄。有关凯美瑞成功的原因,中国经济网在多篇稿件中曾做过分析:得益于其全面的竞争力的提升,包括外型设计年轻化,内饰和电子配置有品质感,基于新平台生产的优质性能,以及全面、扎实的营销策略等。
凯美瑞在去年摘得B级车年度冠军之后,持续推进“王牌”营销策略,即集中重点资源,在市场终端推进主力产品的销售。除了凯美瑞,广汽丰田今年还制定了包括赛那、雷凌、汉兰达的全系产品营销方案,并将年度目标首次锁定在百万辆。
相比日系车的逐渐强势,以迈腾和帕萨特为代表的旗舰车型,正逐步找回状态。因为芯片短缺明显,大众系产品在去年4季度呈现断崖式下滑,一度丧失了与日系车PK的实力。虎年开年,“迈帕”组合虽然未能惊艳亮相,但与去年相比,销量正快速恢复。
合资B级车以“旗舰”示人,关乎品牌的价值和形象,中国经济网几年来密切关注这一细分市场的演进和变化。2015-2021年的七年间,帕萨特和迈腾曾交替领跑,直到雅阁和凯美瑞的强势“上位”,前者夺得2019、2020年中级车冠军,后者则在2021年成为“新贵”,总体来看,德、日两系的比拼,精彩不断。
相比之下,君威作为美系的代表,曾在2020年一度强势发力,但去年有所下滑,目前维持在月销8千辆的成绩,达到了天籁、亚洲龙在前两年的水平,具有不错的增长势头。据上汽通用相关负责人表示:君威、君越为代表的美系B级车,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,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;此外,不断升级和丰富的科技配置,让产品力也得到提升。
市场竞争越激烈,强势品牌的表现越突出,而边缘企业或车型,自然落了下风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马太效应”,这在合资B级车细分市场中得到充分体现。B级轿车在合资企业的产品阵营中常常扮演旗舰角色,目前遭遇的市场压力很大,有句行话叫“上压下挤”,即高档车的价格在下探,而自主品牌的中大型SUV向上冲。
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,1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8.1万辆,同比增长11.1%,高于乘用车总体增速4.4个百分点,再度显示出高档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。在高档B级车细分市场,宝马3系既去年夺冠后,再度迎来“开门红”,奥迪A4L紧随其后,与之相差无几。
非常出人意料的是,奔驰C级在1月的销量尚不足4千辆,罕见地滑落至第五名,这一成绩基本是“全新换代”后的当月表现。除去芯片短缺因素,恐怕是奔驰C级在岁末年初时,选择了“保全年(2021年)”的策略,将上牌数优先“报”了。
北京梅赛德斯-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,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强调:不会盲目追求单纯的数字增长,而是希望与所有合作伙伴一道,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,不断呈现、提升品牌价值,为用户提供更多、更优质的服务。
凯迪拉克CT5在最近两年的出色表现,可谓有目共睹,其销量已超过其余三家(主要指沃尔沃S60、捷豹XEL和英菲尼迪Q50L)总和。在更具考验的新的一年里,二线高档车阵营恐怕不仅要面临销量下滑的挑战,其渠道建设能否维持,经销商能否挺过寒冬,甚至是否会发生大范围“退网”,都是值得关注的看点。
至于捷豹XEL,英菲尼迪Q50L,前者于2017年底正式上市,寄望以此拉动捷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整体人气,但始终未能有所突破;后者在去年推出满足排放法规的车型后,依旧是裹足不前,全年销量甚至不及BBA的单月销量,市场号召力日趋边缘。(中国经济网 记者黄春棉)